安徽新闻联播:大圹圩再造一个新农场
发布日期:2015-04-03 浏览次数:4452
3月中旬,北方的原野仍然春寒料峭,但天长市铜城镇八面村旁的麦田里已经热闹起来,两台四轮农用车安装的横杆像飞机的翅膀一样展开,上面的小孔均匀地喷撒着水雾。
流转这块田的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大圹圩农场职工刘延指挥着车辆缓缓往前开,正忙着进行机械除草,设备虽是从农场有偿租来的,但获得了很大的低价优惠。
大圹圩农场是“倮倮”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全国农垦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2011年起,农场就积极鼓励职工走出农场,承包周边土地,创办家庭农场。场里整合资源,相继成立“助力农”农机合作社和“天力合”农资服务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该场党委副书记杨朝幸告诉记者,农场职工兴办家庭农场已达30年,农业技术比较熟练,到外面就是复制出来,把种子、农机优势发挥出来,背靠大农场,场里能给予他们大量的支持。
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革是关键。农场自身也转变观念,由原来的管理土地转变为经营土地,并走出农场,在场外农村流转大片土地,统一经营。
据该场党委书记汪登松介绍,农场现有耕地1.8万亩,到场外统一流转经营土地4000亩,大通那块由职工个人流转的土地是1.05万亩,加起来已经差不多“再造了一个新农场”
大圹圩农场通过流转土地,走出农场办新农场,实现规模经营,对当地农业发展影响深远。农场职工带头实行的机械化插秧惠及到周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意识也扩散到周边田地,农场职工刘延等还被当地政府评为“天长十强家庭农场”和“滁州市示范家庭农场”。
天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炳旺介绍说,大圹圩农场鼓励职工外出流转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对整个天长市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种植业这块对于当地农民是个示范,带动了一大批农民种植水平的普遍提高。(安徽卫视新闻联播2014年3月21日,张海龙、刘文庆、蒋波、盛洁、李炳旺)
- 上一篇:新华社记者专访淮南农场春耕生产
- 下一篇:农民日报:不减少一分耕地 不闲置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