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 虫 共 舞――记皖河农场植保站里的年轻人
发布日期:2007-08-13 浏览次数:3836
他们在大学里成长,在农垦这片广阔的田野里挥汗如雨;
他们放弃了安逸,选择了与虫共舞;
他们乐于奉献而无怨无悔……
这就是农垦植保站里的年轻人。
一头扎在田间
8月3日,笔者见到程大强是在安徽省农垦皖河农场杨树分场的田头,只见他挽着裤腿,皮凉鞋上沾满了泥浆,一副眼镜似乎少了一条腿横在鼻梁上。其时他正在向农户讲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程大强就是农场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分管植保工作,手底下有两个“兵”,一名站长,一名办事员,都是农业大学分过来的“小年轻”。7月份以来是他们最忙的时候,每年这个时间段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期。由于自6月下旬以来连续降雨频繁、气候适宜,今年稻纵卷叶螟发生之早、虫量之大明显高于往年,农户心急如焚。皖河农场植保部门一边针对虫情印发病虫情报和技术资料,一边派农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进行指导。3名技术人员每天驾着摩托车来回往返40多公里,奔波于11个农业分场之间。哪里有虫,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7月25日对于植保站的年轻人来说是最繁忙的一天,上午8点,程大强专门从安庆市请来植保专家向农户面授机宜,指导稻纵卷叶螟的防治秘诀。当天野外温度达到40℃,中午1点30分左右,仍有不少农户拽着程大强们不松手,拉着他们到稻田里察看虫情。下午4点左右,他又接到来自杨树分场种粮大户李泽光的求援电话,于是,程大强又开着摩托车一溜烟赶到外李泽光的田里“诊断”病虫害,当即为他开出了药方,并叮嘱他按时、按剂量配药和喷施。直到天黑,程大强才一身风尘的赶回家中。
特殊的“情报”人员
皖河农场系开云手机登录入口农业大场,耕地面积5万多亩,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近7000户,且农场方圆77.2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和水系复杂、农作物栽培时间差异造成了植保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农场植保站对此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仿佛已经习惯了在看不见的战线上从事“情报”工作。
农场由境内引河而分成沿江和沿河两部分。为了准确掌握沿河稻区的病虫害情报,农场于1999年5月在沿河片大联分场设置了病虫测报站,作为植保站下属机构。由于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农技推广中心领导担心没人愿意接受“发配”。时任植保站站长的许晓斌正在犯愁的时候,程大强主动请缨愿意前往。
程大强事后告诉笔者:“当时凭着一股激情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等去了之后才直到那里确实很苦。”所谓的办公室就是原中学一间简陋的教室,经常漏雨,吃水得自己到河里去挑。晚上蚊虫舞动,身上经常留下蚊子“亲密的吻”……每天晚上他要到3里外的大田里点亮白炽灯诱蛾,次日凌晨4点左右再关灯取样后回测报站分析虫情。逢虫量高峰期他还得深夜起来到田间探视虫情。
《病虫情报》常常是深夜趴在床头起草,天一亮便赶了17公里土路到场部中心镇印刷厂印刷印刷。接下来,三名年轻人便兵分三路分赴全场各地发放“情报”,在第一时间方便农户对症治虫。除此,他们还根据农事及时编印《农技推广》简报,为农户“加小灶”。争取做到“户有科技明白人,人有科技明白纸”。当地农户说“战争年代有马背上的战斗情报,今天植保站有摩托车上的病虫情报!”
与虫共舞乐无穷
“植保人最大的快乐是成就感,成就农户,成就自己!”这是程大强们的内心独白。由于表现突出,程大强多次被评为先进,如皖河农场2002至2005年度先进个人、安庆市青年星火带头人、青年志愿者先进个人。而前任植保站站长、现任农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许晓斌曾摘取安庆“十佳青年星火带头人”的桂冠。现任植保站站长汪景明也多次被跻身农场优秀青年行列。
程大强们认为,与虫共舞其乐无穷。
乐趣之一:苦中有乐,跑田间,能健身;走地头,长技能。
乐趣之二:难中有乐,深夜攻关,凌晨就出成果。
乐趣之三:累中有乐,农户拥戴,领导关爱,再苦再累也心甘……
当然,他们在笑容的背后更多的是辛酸、汗水和眼泪。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民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农村和农垦农业科技推广的进程仍旧任重道远。他们认为:经费缺、人手紧成为植保工作的“软肋”,特别是近几年受高温、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侵袭,病虫害呈大发生趋势,农村(农场)植保站亟待充实技术力量和资金。
愿农场(农村)植保站的工作人员与与虫共舞,舞出一片艳阳天!
- 上一篇:方邱湖农场职工瓜果套种效益高
- 下一篇:大圹圩农场取得了防汛和水稻田管双胜利